中国足坛反腐风暴持续发酵,继多起假球案曝光后,山东泰山队旧将金敬道与队友宋龙之间的一笔 1.6 万元转账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据网传判决书显示,2022 年中超联赛山东泰山 5-0 大胜武汉长江的比赛中,金敬道在赛后向宋龙转账 1.6 万元,而宋龙坚称该款项为 “聚餐买单费”,但这一解释被外界质疑为 “掩耳盗铃”。
米兰·体育网页版根据调查细节,这场比赛中场休息时,泰山队已 3 球领先,赌博组织核心人物朱宏兴突然收到武汉长江队涉嫌操纵比赛的内部消息。他随即联系泰山队助教矫喆和球员金敬道,确认 “下半场继续强攻” 的战术安排后,紧急在境外平台下注 20 万元(其中 10 万元为金敬道代持)。最终泰山队大胜,朱宏兴获利 23 万元,其中部分资金被用于分赃。
金敬道事后需向矫喆转账 6.6 万元,但其当天仅支付 4 万元,随后矫喆要求其再向宋龙转账 1.6 万元。朱宏兴原计划分给宋龙 8000 元,但矫喆认为金额过低,直接翻倍。金敬道在完成转账后,又向矫喆补足剩余 1 万元。
“聚餐费” 成挡箭牌?
面对质疑,宋龙给出的解释是:当时他与矫喆、金敬道常带领年轻球员聚餐,按球队传统,老队员需承担费用。因矫喆已是助教,宋龙便主动买单,误以为金敬道的转账是 “聚餐报销”。然而,这一说法被舆论普遍视为漏洞百出 ——1.6 万元的单次聚餐费用远超常理,且金敬道转账时未作任何说明,双方也未保留相关消费凭证。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此前,韩国外援孙准浩也曾以 “欠薪还款” 为由,为金敬道 20 万元转账辩解,但最终仍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获刑。而足协在近期的 60 张罚单中,多名球员均以 “奖金” 或 “补薪” 名义收受钱款,试图掩盖假球事实。
业内人士指出,假球案的频发暴露出中国足球深层问题:监管漏洞、球员职业道德缺失、俱乐部财务不透明等。例如,金敬道虽年薪数百万,却因债务压力和高消费习惯卷入赌球;朱宏兴等赌球集团利用 “老队员买单” 等传统话术,将非法交易包装成日常社交,进一步模糊了灰色地带。
目前,中国足协已对 44 名涉案人员终身禁足,并联合公安部展开专项整治。但舆论呼吁,除严惩涉事者外,更需建立透明的财务监管体系和球员教育机制,从根源上斩断假球利益链。正如球迷所言:“1.6 万元的‘误会’,撕开的是中国足球信任的裂痕。若不严惩腐败,中国足球的未来或将永远困在‘假球冰山’之下。”
随着更多判决书细节曝光,这场足坛反腐风暴或将继续改写中国足球的历史。